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影视艺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突破教学局限,探索课堂新模式
2024年6月4日到6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现实智慧实验室面向修读《世界动画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影像艺术实践》三门课程的四百余名北师大在校生以及数十名来自北京四中的高中生,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影像艺术鉴赏》虚拟仿真实验体验课程。
此次课程由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发,工程师王赟姝老师及助教团队带领。课程中,通过教师指导和设备支持,学生们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以趣味闯关的方式,身临其境地体验经典电影中的场景,深刻感受影像艺术的魅力。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其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影像艺术的内涵,提高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课程建设上,《影像艺术鉴赏》虚拟仿真课程采用“异质同构”的教学理念,将“电影与音乐”、“电影与舞蹈”、“电影与美术”等多门类艺术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赏、学、创、评”的艺术全流程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了“艺术感知”、“艺术综合”、“创意表达”、“审美鉴赏”和“文化理解”五维评价体系。自2020年投入使用以来,课程已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本部、昌平校区、珠海校区、学院路共同体、沙河高校联盟等多地进行了多轮次实验。此外,作为《中国经典影片鉴赏》(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中国电影艺术审美鉴赏》(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以及《中外影视文化》《外国经典影片鉴赏》《影像艺术实践》等十余门课程实验教学资源,课程累计受众已超过1万名学生。
课程结束后,参加本次虚拟仿真公共课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使现实教学中许多难以实现的场景和实践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得以呈现,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实验和创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为评估课程效果并改进教学质量,课程还针对课程内容满意度、教学方式评价、设备使用体验、学习效果反馈等设计了测量问卷。课程结束后,学生们根据实际情况和亲身体验进行填写,以即时性的体验对课程做出了真实的时效性反馈。学生在问卷中的反馈,为课程的后续建设和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推动了课程在应用效果和潜在改进方向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