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最新资讯

虚拟仿真融入教学 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中心推动校际共建共享育新范式



2025410日至11日—25日,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现实智慧实验室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虚拟仿真实验室面向《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中国电影艺术审美鉴赏》《艺术综合与实践》等五门课程的学生,开展了为期多天的《影像艺术鉴赏》虚拟仿真实验体验课程。此次课程覆盖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珠海校区四百余名在校生,并面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高教联盟等九所高校的学生,通过前沿科技与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了学习的新模式。

科技赋能教学,沉浸式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本次课程由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主开发,由工程师王赟姝老师及助教团队全程指导。课程依托虚拟仿真技术,以游戏化的形式构建了经典电影场景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学生们可以通过在虚拟展厅内的漫游式学习,在“身临其境”的互动中感受影像艺术的叙事张力与审美意蕴。

课程以“异质同构”为核心教学理念,创新性地将电影与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知识融合,通过“赏、学、创、评”的全流程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建立“艺术感知—艺术综合—创意表达—审美鉴赏—文化理解”五维评价体系。这种“技术+艺术”的融合模式不仅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使其在实践探索中深化了对影像语言、叙事逻辑及艺术表达的理解,有效提升了艺术鉴赏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





校际协同创新,赋能高校联盟共同体

作为沙河高教园区高校联盟(成员高校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九所高校)的资源共享课程,本次《影像艺术鉴赏》课程体验特别面向联盟内《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沙河高校联盟)课程学生开放。过去,优质教学资源往往局限于高校内部,难以惠及更广泛的学生群体。而此次课程开放,使得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现实智慧实验室的前沿技术成果得以突破学校界限,为联盟内多所高校的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学习先进影像艺术鉴赏方法的机会。让教学资源真正面向更多受众、普及开来,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020年投入使用以来,该课程已在北京师范大学本部、昌平校区、珠海校区及沙河高校联盟等多地开展多轮实验,累计受众超1万名学生。作为《中国经典影片鉴赏》(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等十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资源,其跨学科、多维度的课程设计为艺术教育创新提供了示范样本。





学生反馈:虚拟仿真重构艺术学习范式

课程结束后,参与学生普遍反馈,虚拟仿真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时空限制,更通过“可交互、可体验”的场景重构,使经典电影中的光影美学、叙事逻辑等抽象概念具象化。一位学生表示:“这种教学模式让我‘走进’了电影,而非仅仅‘观看’电影,真正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



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次课程实践,不仅展示了虚拟仿真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更通过校际协同与资源整合,为高校艺术类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未来,中心将继续深化“技术+艺术”的融合探索,推动艺术教育向更开放、更互动、更创新的方向发展。

Copyright © 2016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2 |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l9号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